top of page

【2016國際教育論壇會後報導】創作不再是音樂家的事! 隨身樂隊 跨越音樂科學習障礙

未來天下報導連結

在國小教音樂教過二十年的方老師表示:「以前常常有學生覺得自己五音不全,或是看不懂五線譜所以每每上音樂課都覺得很吃力,若是遇到相關測驗分數不佳,即便音樂不是主要學科,孩子們也顯的悶悶不樂」,但不看懂五線譜一點也不重要!「聽」音樂在五感生活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,因此方老了推翻了長久以來創作受限於學生的能力或器材的觀念,希望透過親身體察讓孩子們身課感受音樂........

國小流行音樂輔助教材

讓我們一起唱周杰倫 伍佰...

【民視即時新聞】過去常看到周杰倫的歌曲出現在國文考題,現在不只考題,還正式編入國小學生的音樂課本裡了,文化部新編「流行音樂輔助教材」,發送給全台1400多間國小,讓小朋友上課融入流行音樂,聽到上課能聽周杰倫跟五月天的歌,有小朋友說現在最期待的課,就是音樂課.

流行音樂教材封面.jpeg

流行音樂輔助教材

台灣的文化力扎根教育,終於踏出關鍵一步!今年九月開學,一份大禮悄悄送進校園,台灣教育史上第一份流行音樂輔助教材全面引進國小,目前授課對象鎖定五、六年級學生,未來將推展到國中和高中。
「計畫醞釀許久,已經迫在眉睫了,」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發展司司長徐宜君說,這些年,許多文化業界人士紛紛呼籲,文化產業要發展,除了解決市場問題外,人才培養計畫才是重點,「對業界來說,更實質的意義是提升國人的文化素養,擴大文化消費人口。」
另一方面,許多人文領域老師也深感教材明顯不足,「台灣的音樂教育還是著重在古典音樂,流行音樂的內容甚少,」計畫顧問、台北市興華國小老師方美霞說,流行樂的特性與古典樂大不相同,加上流行音樂跟學生生活較貼近,「沒有教實在可惜!」
她觀察,許多第一線老師曾試著教導流行音樂,就連國文老師也教導歌詞賞析,但是,缺乏系統性的教材設計,不僅增加老師教學上的困難,學生方面,也難以建構完整的知識脈絡。
於是流行音樂教材因應而生,由台大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李明璁擔任計畫主持人,請來吉力文化公司總經理袁永興、廣播人馬世芳和作詞家何啟弘擔任顧問。
教材依照主題劃分,包含流行音樂的歷史和類型,也以歌曲聆聽、人物介紹和趣味小故事等內容,引導學生思考。不僅有紙本課本,也建置數位平台,提供教學的影音資料和教案。
教材的整體包裝設計,特別請來畢業於英國倫敦藝術大學的藝術家鄒曉葦一手包辦,搶眼、豐富色彩的圖文插畫,讓音樂知識具象化,也延伸學生的想像力。
前些日子,計畫消息一出,就引發老師們的熱烈迴響與討論,今年暑假,連續四天辦在台北的教師研習營,吸引全台三百多名國中小老師報名,甚至有人遠從台東、屏東或馬祖而來,只為了學習如何使用教材。
當時,桃園大成國小的老師邱沛萱坦言:「從來不知道台灣的文化力已經落後這麼多了,」她說,自己平時透過看新聞,了解文化產業的發展,但對產業面臨到的困境並不熟稔,「原來這本教材的出現,有這麼重大的意義,突然覺得自己身負重任。」
為何台灣現階段需要流行音樂輔助教材?「台灣許多文化政策是錦上添花,只是希望讓民眾有感,」李明璁一針見血地說,煙火式的文化政策,只留下表面絢爛,內裡卻空心無實,「文化力的培育得從小開始。」
他指出,過去幾年,政府和民間急迫性地想提升整體文化產值,眼看假想敵韓國在文化產業的快速崛起,總是流傳著一句:「韓國能、我們也能!」,於是開始分析他國的know-how(訣竅),想快速複製別人的成功經驗。
「但根本成效有限,不是因為技術上做不到,而是心態上已經預先失敗了!」他說,由於台灣臉書風潮盛行、媒體新聞淺碟化,交織出一股爆紅模式,讓許多人誤以為:創造流行可以一蹴可幾,「但所有的潮流設定者、帶領者都不是短時間達成,遠比想像中還需要更多準備工作!」
無奈這些年,台灣的文化振興方向似乎走偏了,一連串的文化政策,讓人摸不著頭緒。
他舉例,這幾年各縣市興建各式各樣的音樂場館,成了地方政府展現政績的工具。「大家總是以為做了硬體,軟體就會跟著提升,」李明璁強調,沒有音樂素養的養成,即便有超炫的設備,大家也只是去打卡拍照,「什麼東西也沒有留下。」
他也質疑,各縣市爭相舉辦音樂文化活動,但熱鬧的音樂盛會背後,究竟對整體文化和市場經濟,有什麼長遠且實質性的提升呢?
「追根究柢,文化力低落的原因在於沒有扎根、培力不夠,」李明璁說,相較於韓國、日本和大陸等地,學校裡都有類似的流行音樂輔助教材,台灣已經落後許多了,「不敢說做了五年、十年,會有怎樣效果,但如果不做,情況只會更糟。」
聽覺文化的復興運動,需向下扎根
流行音樂與生活究竟有什麼關聯?這幾年在台大開設「音樂社會學」課程,年年上百人搶修,李明璁說,他在國外的旅居體驗,讓他深信,音樂即是生活。
在劍橋大學念博士時,當時就有一門課是音樂社會學,從英式搖滾的發展脈絡講起,連結到整體國家、社會、文化和經濟層面的影響。之後他到了日本做訪問學者,更有了聽覺文化的新體驗。
例如搭乘東京電車時,在山手線的某一站,只要列車一進入,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下車,聚集在月台上站著,一臉沉醉的樣子。原來這是「高田馬場」站,日本國寶級卡通原子小金剛的出生地,在月台上,播放的正是卡通主題曲。
「不僅如此,日本的市政機關、博物館、咖啡店等場所對音樂的選擇很細膩,」他說,日本甚至有聲音設計師,專門打造店內的音樂風格。
相較於台灣,台灣店家大多對音樂的挑選不講究,「你聞、但是聞而不覺,我們跟音樂是脫節的,」他認為,台灣不僅沒有試圖以音樂達成溝通效果、傳達訊息,也缺乏真正的多元體驗。
因此,如何建構全民的聽覺文化,成了他回台最想做的事。現在終於有機會將教育觸角拉低至國小,在編輯過程,最困難的問題是:「這是用大人的視角或是小孩的視角來編寫?」也就是說,如何寫出學生真正需要的教材?

感動人最重要!周董、五月天歌曲入教材 小學音樂課趕流行

數位音樂

​興華國小音樂班主任方美霞:「只要是能感動自己,或是能夠自己喜歡的音樂那就是好音樂,不管它是什麼時代的音樂。」看準流行音樂的影響力,明年還打算推廣到國、高中,音樂課將變更有趣......

bottom of page